在我國的歷史上,計量由來已久。在剛開始的時候,計量只是一種傳統農業社會中對事物的輕重多少以及大小等進行的簡單計量。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度量衡,并且在秦律中規定了允許誤差范圍。這一措施,促進了計量器具的規范和標準化,在我國的計量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奠定了我國古代計量科學技術的基礎。計量如此重要,那引申出的計量校準又是什么樣的作用呢?
計量校準又稱作calibration,顧名思義,就是在必須進行計量的基礎上,對計量儀器進行標準規范的行為,主要是為了排除測量過程中的儀器誤差。這一結果可以出具證書或者報告以證實校準的可靠性。校準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不僅代表著標準的落實,更加預示著人們對于產品質量的進一步的要求。當然如果僅僅只是說工業生產也就罷了,校準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對于科學研究的作用,畢竟A little error may lead to a large discrepancy(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誤差對于生產和研究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目前我們主要的計量校準是規定要強制檢定的測量儀器和企業自行按照生產需求和行業標準進行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對外出口產業越來越多。在各類工業生產中,大量精密儀器被采用, CG Project Management這個國際委員會的誕生,對全球的生產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計量是為了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的生產活動,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稱量,大到科學研究的進行,都與計量密不可分,計量校準作為保證準確度的行為,也就跟生產不可分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