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儀器校準主要圍繞測量儀器的校準間隔和校準結論風險評估展開,測量儀器使用一段時間后,測量可靠性指標不能達到一定的標準,采用根據使用條件的定性分析和根據測量數據定量分析的方法來確定校準間隔。對于測量結果的風險評估也是校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測量儀器校準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提出校準間隔簡化分析法
由于我國在測量儀器的校準間隔方面沒有標準和規范,往往是制定一年左右的校準周期,也經常不加以調整,這對于儀器的使用來說具有很大的風險。將分析影響校準間隔的因素和確定原則,研究基于測量可靠性目標的隨機反應法和可靠性模型法。通過研究校準間隔的簡化分析方法,校準實驗室可以制定相應的校準管理系統,從而加強計量保障能力,科學有效的管理測量儀器的使用。
(2)建立灰色神經網絡預測模型
對于實際中含有隨機誤差的校準數據,引入神經網絡分析方法。分析灰色預測理論和神經網絡預測方法,融合灰色預測的小樣本、貧信息的特點和神經網絡的自學習、自適應和非線性處理能力,提出采用灰色神經網絡預測模型來確定校準間隔。
(3)校準結論的風險評估校
準結論有可能將原本不合格的設備判定為合格,或將原本合格的設備判定為不合格,存在誤判的風險。對校準的誤判風險進行分析,通過單次校準結論風險分析得到單臺儀器校準結論的風險表達式,對于影響因素進行定量分析。隨后在單次校準結論的基礎上進行總體校準結論風險分析,通過蒙特卡羅仿真提出可以降低誤判風險的概率的方法,并對壓縮因子進行新的取值,對校準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價值。
對于任何一個組織的整個校準管理系統而言,測量儀器校準間隔都是至關重要的。確定和調整校準間隔的任一環節都必須格外謹慎。所得到的校準間隔不外乎以下三種結果:過嚴、過松或剛好合適。過嚴可能會導致測量和測試設備的再次校準。過松可能導致出現超差情況以及后續的可追溯性問題。對于整個組織來說,確定一個理想的校準間隔是有益的,適當制定并執行計劃,可以保證確定出來的校準間隔能滿足測量儀器校準管理系統的需要。